市委书记“四问”引发各方热烈反响
发布日期:2015/8/27 9:31:07 | 浏览次数:3863 来源:《深圳特区报》8月27日A03版深圳特区报讯 如何突破重重约束,在经济发展上进一步发力,实现更可持续、更有质量、更高速度的发展,更好发挥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如何推出更多系统性、核心级的改革项目,拿出一些在全国“叫得响”的改革举措,把经济特区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如何补齐民生领域的短板欠账,让老百姓更多、更公平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对这座城市更有归属感、认同感?如何在历史遗留问题上不回避、不拖延,多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让历史问题不再“遗留”、画上“句号”?
8月25日,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马兴瑞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5周年座谈会上谈到我市近年来一些长期积累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时,深刻而尖锐地点出了深圳下一步发展面临的四个方面问题,指出这些问题“对我们的能力素质提出了严峻考验,对我们的工作作风提出了更高要求”。讲话通过媒体发表后,马兴瑞的“四问”立刻在全市党员干部、专家学者与广大市民中引发强烈共鸣与深入思考。大家纷纷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上下一定要始终牢记特区使命,突出问题导向,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奋勇开创新的业绩,向中央和省委交出满意答卷。
不回避、不推诿、不等待,勇作探路尖兵
“‘四问’切中要害,点准了穴位和痛点!盐田区将以问题和需求导向原则,直面历史和现实,不回避、不推诿、不等待,着力在创新、改革、法治、简政放权等领域勇作探路尖兵。”盐田区委书记杜玲表示,盐田将紧紧围绕深圳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目标,抢抓“一带一路”、湾区经济规划发展的重大机遇,统筹抓好“一港一带一区一城”战略规划的制定实施,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推动盐田成为深圳东部湾区经济重要增长极。抢抓深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城市发展新格局的有利机遇,在港城协调发展等重点难点领域,推动破解一批薄弱环节和短板问题。
龙岗区委书记冯现学表示,“四问”振聋发聩、引人深思,我们将结合马兴瑞书记在龙岗调研时提出的“两个支撑”的要求,全力实施“千百十”产业集聚工程,大力推进五大重点片区、四大综合交通枢纽及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为全市实现2020年发展目标提供强大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深圳东部创新中心;以改革破难题、促发展,争取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区等全国“叫得响”的试点项目,努力成为全市改革的主战场;加大民生投入,补齐民生短板;疏堵并举,积极推广历史遗留违法建筑综合整治试点、“整村统筹”土地整备试点,释放跨越发展的空间和活力。
光明新区管委会主任邝兵告诉记者,“四问”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深圳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考,体现了敢于直面问题、破解难题的气魄,体现了民生为本、贴近群众的情怀。新区将按照上级要求,肩负使命、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推动改革发展实现新突破,努力交出新时期新区改革发展的“光明答卷”。坚持向改革要动力、活力、红利,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深入;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着力提升新区民生福利水平;以啃硬骨头的精神,一件一件抓紧抓实,推动历史遗留问题逐步突破。
关键在于建设国际化的创新型城市
市城管局局长王国宾表示,下一步将着力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全面提升市容环境水平。以建设“法治城管、智慧城管、品质城管、人文城管”为目标,深入开展“垃圾不落地、深圳更美丽”、城中村整治行动,加大城管综合执法改革力度,创建市民广泛参与的智慧城管新模式。二是积极实施垃圾焚烧战略。三是不断提高市民的绿色福利。
市司法局局长蒋溪林表示,公共法律服务和上学、就医、出行一样,也是民生工程,同时也是短板,有欠账。下一步,市司法局将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技术,大力推进“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升级版等工作,努力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相匹配的一流法治环境。
“深圳要在经济发展上进一步‘发力’,关键要建设国际化的创新型城市,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金融服务产业引领经济高质量、可持续性的发展。”深圳市社科院周礼红博士表示,首先要大力建设高等院校,为高科技创新注入永久动力。其次,以法治精神推进城市治理,创新城市管理体系。此外,让阅读城市和创客空间有机结合,形成具有人文精神的创新文化氛围。
打好改革攻坚战,在全国发挥示范作用
市公安局改革办林长平表示,一直以来,市公安局高度重视改革创新,尤其是去年以来,推出了31项重大改革和208个微改革微创新项目,切实提升警务生产力,提高市民安全感。接下来,市公安局将不断增强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尤其是加强市民关切的重点领域的改革力度,真正使改革惠及民生。
市改革办原主任、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执行副主任南岭建议,将“政府规制”改革作为当下重大选项。政府改革进行过多轮、整合过多次,从精简机构、精简人员到大部门制。这些做法推动了政府治理的改变。在行政运行中,仍存在着不少梗阻。究其原因,还是规制在牵制。他建议建立权威高效的改革机制,组建专责团队,打攻坚战。建议分期分批重新审视现有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按照先易后难的方式,或者是对简政放权有重大影响的规则率先启动修改。同时在部门制定的“规制”修改中引入第三方参与,结合制定“三张清单”对“规制”进行修改。
市委党校教授袁晓江说,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更加强调顶层设计和依法改革,除了勇气,更要智慧。深圳关键还是要在市场化改革上下功夫。“深圳市场经济发展较早,在全国来讲市场经济最为成熟。”袁晓江认为,深圳应该在下一步改革中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特别在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更为有效的市场调节机制和更好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等方面大胆探索,闯出新路,在全国发挥示范作用。
民生为本,让城市更有归属感认同感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认为,深圳市、区、街道、社区各级公共文化资源众多,丰富着市民百姓的生活,但这些文化资源较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应该进行统筹、整合,有利于策划举行大型文化活动,使人民群众最大程度地共享文化资源。
深圳市教科院党政办主任兰斌认为,作为一个国际大都会,理应让深圳市民更公平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享受各种民生服务,进而对这座城市更有归属感、认同感。教育作为民生之首,尤为重要,深圳还要继续大力新改扩建学校,大力增加优质学位,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解决来深建设者子女的入学难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宝安海裕社区居民赵晓民表示,特区经过35年的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就,也在发展的道路上累积了不少历史遗留问题,如同特区前进道路上的“地雷”,比如在宝安,因为历史上规划的原因,道路排水系统不畅,近年来逢大雨必涝。排水系统的改造,工程量巨大,需要有攻坚克难的勇气与担当,才能让深圳走得又快又稳。
“交通、医疗、教育、环保都和百姓息息相关,不要拥堵!医疗关键是百姓看得起病,不要病不起!”的哥李清平说,这种问题导向的工作作风鼓舞人心,做好民生实事,真抓实干,让老百姓对深圳的未来充满了憧憬。
(深圳特区报记者 第五燕燕 邸继勇 王奋强 吴德群 解树森 林清容 马璇 徐兴东 姚卓文 杨丽萍 卞德龙 叶志卫 石义胜)
原文链接:http://sztqb.sznews.com/html/2015-08/27/content_33210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