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2平台,意昂2招商

今日资讯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资讯

深圳加大投入提升民生幸福指数

发布日期:2015/5/13 9:14:49   |   浏览次数:5915   来源:《深圳特区报》5月13日A04版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易东 姚卓文

市第六次党代会将于本月下旬召开。昨日,我市举行市第六次党代会系列新闻发布活动“民生领域发展情况”首场发布会。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市教育局、市住房和建设局有关负责人就市民关心的民生问题接受了媒体的采访。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加大投入提升民生幸福指数,食品药品安全和住房保障水平逐年提升,小孩上学和市民看病等难题正逐步缓解。

食品抽检批次4年增长61%

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岳新介绍,过去5年,该委在大市场监管体系下,整合食品药品监管职能,监管检测执法力量明显增强。全市在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三环节抽检数从2010年的2.61万批次提高到2014年的4.19万批次,增长了61%,创建了6条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

近5年来,全市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未发生较大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未出现行业性、系统性、区域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

2013年底,市政府批准实施总投入23.66亿元的食品药品安全重大民生工程,作为我市12项重大民生工程之一。该工程规模之大,在国内大中城市是少见的。

在这项工程中,5亿元将用于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检测实验室的建设和食品快检车辆的配备,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力争到2017年,全市食品抽检覆盖率提升至每千人9.5份,达到香港当前每千人9份的水平;5000万元建设1000个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筛查和定量检测预处理点,实时监测全市食用农产品质量状况;将增备大量人员充实监管一线,对大型农批市场实施驻场监管;此外,还将投入1.17亿元,开发建设食品安全风险管理、食用农产品追溯等信息化系统,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监管效能;将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和风险交流,让市民懂得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风险。

目前,该项工程进展顺利,2015年计划完成投资额将达到近4亿元。

5年开工保障房21.7万套

市住房和建设局副局长胡建文介绍,5年来,我市共开工保障房21.7万套,竣工9.04万套,分别是上一个5年的8.2倍和9倍。目前在建的22万套,相当于特区建立以来前30年政策性住房的总量,累计供应保障性住房9.1万套,是过去5年的10.5倍。供应规模创历史最高。大规模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发放人才住房补贴10.9亿元,供应人才住房4.1万套。惠及人才群体近25万人。今年全市计划供应18000套保障房,实际的供应量力争超额完成计划供应。

针对部分保障房小区上学难买菜难就医难,胡建文介绍,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已经下决心抓好保障房的配套建设,今年初市政府召开了专题会议作出部署,并拿出了5条措施,只要措施执行落实到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保障房配套问题一定能得到较好的解决。胡建文表示,深圳的城市化进程非常迅速,市政府现在在大力推进保障房的配套建设,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目前有些偏僻的地方交通都会非常方便,配套设施也会逐步完善。

3至4年内新增14万个以上学位

市教育局副局长吴筠介绍,过去5年,我市教育规模快速扩大,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数量2094所,增长28%;在校生数量175.3万人,增长38.4%,其中高等院校在校生14.5万人,增长18.6%。5年间全市教育财政投入1259亿元,年均增幅近30%。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食堂在广东省率先全部取消C级,达到B级以上水平,整体优良率达100%。

为了缓解我市学位紧张的状况,吴筠表示,我市加快学位建设,教育“十二五”学位建设计划提前完成,2014年又启动基础教育工程,将在3至4年内投资近100亿元,新改扩建130所中小学校,新增14万个以上学位。在全市统一中小学校生均拨款标准和设施设备配置标准,14%的中小学校长、11%的符合条件教师实现交流。此外,市教育局正在探索建立和完善可持续的“631”学位供给动态协调机制,即以当年出生人口数加系数预测6年后小一学位需求数、按学位需求提前3年规划学位供给、提前一年保障学位落实。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是深圳教育的一大亮点,吴筠介绍,5年来我市新建了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两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获批筹建。在全国首创特色学院发展模式,目前有28所高校在深圳参与特色学院办学,其中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圳吉大昆士兰大学、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等一批特色学院签约落户深圳。深圳大学今年一本计划招生将增加到2350人,2015年,全市4所高校计划招收一本线以上学生将达到4250人,较2010年增加14倍。

5年内医疗机构数增长21.5%

市卫计委副主任孙美华介绍说,5年来,我市采取了多种综合措施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是持续增加医疗资源供给。2014年,全市医疗机构数2784家、千人床位数2.88张、千人医生数2.49名,分别比2009年增长了21.5%、28.5%、11.3%。二是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我市启动了“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引进了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德国国际医学创新公司等名院名校来深合作举办医院;引进了24个高层次医学学科团队、10个院士团队来深合作发展医学重点学科。三是扩大医保覆盖面和保障水平。2014年底,全市基本医保参保人数1157.83万人,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为87%。医保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为37.57万元。地方补充医疗保险连续参保6年以上的、最高支付限额100万;四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大了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补助,取消了公立医院的药品加成费用,遏制了医院过度用药。

下一步,我市还将加快推进重大卫生项目建设,同时全面开放医疗市场,规划到2020年,深圳每千人床位数达到4张左右。

      原文链接:http://sztqb.sznews.com/html/2015-05/13/content_32227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