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 业 用 人 德 为 首——谈企业经理的用人之道
发布日期:2011/6/22 14:50:56 | 浏览次数:11484 来源:刘爱群 一家企业经营管理的好与差,都是靠人来完成的。用什么样的人,如何用人,是企业盛衰成败的决定因素,是企业经理的首要大事。
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潜心研究总结战国至五代1360多年历史,完成的《资治通鉴》,向皇帝提出了用人的德才标准:“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德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逐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司马光辅佐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4位皇帝,深得赵氏宋王朝的信任,神宗亲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在宰相位上善终。他关于封建帝王的用人标准,对今天的企业用人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经营管理实践中,集团经营班子明确提出了公司选聘各级管理人员的要求:德才兼备者重用,有德缺才者培养,缺德者不用。这里的“德”是讲的职业道德,主要指个人对企业忠诚,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忠于职守,尽心尽责。首先能摆正个人与公司的利益关系,不可怀有二心,不搞损公肥私;其次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利害关系,不可因个人(部门、单位)之间成见,损害公司利益。如为了给某人(部门、单位)出丑。明明发现工作失误不去补台,甚至互相拆台;另外,能站到公司整体利益角度处理本部门、单位的矛盾,不当本位主义者。“才”主要指个人知识、能力水平,集中表现为办事效率、工作业绩。同时,我司还提出“德也是才”的理念。一个人学识高、业务能力强,但若缺乏职业道德,就无法处理好上下左右的人际关系,失去各方面的信任与支持,往往是你想坐的位得不到,想干的事做不成,如果不思反省,整天怀才不遇、怨天尤人,必然陷入恶性循环,即便是学富五车也难于发挥出来。反之,你真心关心公司,公司自然任信你,你真诚支持配合别人,人家也会支持配合你,有了各方面的信任与支持,个人才干就有了发挥空间,在良性循环中,你就会英雄大有用武之地,及至才华“横溢”,路越走越宽。我们每名员工通过剖析个人及周边人士的成长轨迹,都可悟出这个道理来。“德”与“才”的获取,德可谓“知易行难”,才可谓“知难行易”。儒家曾提出人生价值三大目标:立德、立业、立信。其中的建功立业、留下传世之作的目标,由于受个人智力、知识结构及外部环境、机遇的制约,不是多数人所能达成的;但立德则是每个有心人力所能及的,正如孟子所说“人人皆可为尧舜”。公司用人看德才,但更看重德,首先看德,使一批德才兼备的骨干脱颖而出,走上各级管理位置,为公司扭转困境和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经营人才→经营企业,已成为现代企业家的共识。关于企业经营人才的用人之道,教科书及许多优秀企业家各有系统论说。这里,我再强调几点:
首先,企业经理要把发掘、培养人才作为经营管理企业的长期要务,全身心去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犹如开采黄金,为了得到一两黄金,需要去掉数吨泥沙,然后还要经过加工提炼出99.9%纯金。企业经理“求贤若渴”,就会不惜时间和精力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磨刀不误砍柴功”,发掘出人才资源,企业就有了美好未来。
其次,选聘各级管理人员要十分慎重。在聘用一个新人之前,企业的选择余地几乎是无限的,一旦作出了聘用决定,企业的选择余地也就极有限了。这好比跳水,一旦已跳离平台,你就注定要入水,纠正用人失误,需要付出高昂的经济及信誉代价。
另外,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是企业的可控因素,企业经理必须主动负起责任,当仁不让。企业经理要按照德才标准,对已发现的人才勇于大胆用甚至破格提拔;对于不胜任者要排除干扰坚决撤换,切忌姑息迁就,酿成更大损失。
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潜心研究总结战国至五代1360多年历史,完成的《资治通鉴》,向皇帝提出了用人的德才标准:“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德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逐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司马光辅佐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4位皇帝,深得赵氏宋王朝的信任,神宗亲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在宰相位上善终。他关于封建帝王的用人标准,对今天的企业用人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经营管理实践中,集团经营班子明确提出了公司选聘各级管理人员的要求:德才兼备者重用,有德缺才者培养,缺德者不用。这里的“德”是讲的职业道德,主要指个人对企业忠诚,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忠于职守,尽心尽责。首先能摆正个人与公司的利益关系,不可怀有二心,不搞损公肥私;其次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利害关系,不可因个人(部门、单位)之间成见,损害公司利益。如为了给某人(部门、单位)出丑。明明发现工作失误不去补台,甚至互相拆台;另外,能站到公司整体利益角度处理本部门、单位的矛盾,不当本位主义者。“才”主要指个人知识、能力水平,集中表现为办事效率、工作业绩。同时,我司还提出“德也是才”的理念。一个人学识高、业务能力强,但若缺乏职业道德,就无法处理好上下左右的人际关系,失去各方面的信任与支持,往往是你想坐的位得不到,想干的事做不成,如果不思反省,整天怀才不遇、怨天尤人,必然陷入恶性循环,即便是学富五车也难于发挥出来。反之,你真心关心公司,公司自然任信你,你真诚支持配合别人,人家也会支持配合你,有了各方面的信任与支持,个人才干就有了发挥空间,在良性循环中,你就会英雄大有用武之地,及至才华“横溢”,路越走越宽。我们每名员工通过剖析个人及周边人士的成长轨迹,都可悟出这个道理来。“德”与“才”的获取,德可谓“知易行难”,才可谓“知难行易”。儒家曾提出人生价值三大目标:立德、立业、立信。其中的建功立业、留下传世之作的目标,由于受个人智力、知识结构及外部环境、机遇的制约,不是多数人所能达成的;但立德则是每个有心人力所能及的,正如孟子所说“人人皆可为尧舜”。公司用人看德才,但更看重德,首先看德,使一批德才兼备的骨干脱颖而出,走上各级管理位置,为公司扭转困境和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经营人才→经营企业,已成为现代企业家的共识。关于企业经营人才的用人之道,教科书及许多优秀企业家各有系统论说。这里,我再强调几点:
首先,企业经理要把发掘、培养人才作为经营管理企业的长期要务,全身心去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犹如开采黄金,为了得到一两黄金,需要去掉数吨泥沙,然后还要经过加工提炼出99.9%纯金。企业经理“求贤若渴”,就会不惜时间和精力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磨刀不误砍柴功”,发掘出人才资源,企业就有了美好未来。
其次,选聘各级管理人员要十分慎重。在聘用一个新人之前,企业的选择余地几乎是无限的,一旦作出了聘用决定,企业的选择余地也就极有限了。这好比跳水,一旦已跳离平台,你就注定要入水,纠正用人失误,需要付出高昂的经济及信誉代价。
另外,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是企业的可控因素,企业经理必须主动负起责任,当仁不让。企业经理要按照德才标准,对已发现的人才勇于大胆用甚至破格提拔;对于不胜任者要排除干扰坚决撤换,切忌姑息迁就,酿成更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