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 谷 创 客
发布日期:2016/3/24 10:37:18 | 浏览次数:8641 来源:李正祥/集团企业一部
一、硅谷改变世界
硅谷是指美国北起旧金山南到圣克鲁斯之间的狭长地带,总面积约3800平方公里,核心地带南北长约50公里,宽约16公里,面积约800平方公里,以圣何塞为中心,包括几个县和几十个很小的城市,整个人口大约是450-600万。硅谷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高速发展而逐步形成,因当地企业多与高纯度硅制造的半导体和计算机有关而得名。
硅谷开启并主导了现代信息产业革命。195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晶体管之父”威廉·肖克利带着他的晶体管发明回到老家圣克拉拉谷,很多东部的人才纷纷前往硅谷,投奔到Shockley的实验室,之后,实验室核心骨干分别创办了几家公司,其中包括英特尔公司。1971年,英特尔创造出世界第一款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在内的可编程运算芯片,为信息技术发展奠基,微电子与信息技术由此走上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之路。硅谷迅速成为微电子信息技术与产业的聚集地,以高技术中小公司群为基础,并拥有思科、英特尔、惠普、朗讯、苹果等大公司,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源地,开启并主导了人类社会现代信息产业革命。
硅谷开创了人类社会新经济时代。据有关统计,硅谷地区占美国人口不到2%,有效面积占美国1‰—2‰之间,但创造了美国差不多4%-5%的GDP。其实,硅谷的伟大贡献远不止于此,而是开创了人类社会的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是指信息技术革命以及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新经济是信息化带来的经济文化成果,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的特点。1990年至1999年,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国内总收入从3300亿美元增长到729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10.4%,大大高于经济总量增长速度,占经济的比重由5.5%上升到8.2%。1995至1999年,美国GDP年均增长速度为3.8%,计算机,软件和电讯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为0.87个百分点,约占23%。信息技术同样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期,世界经济的年均增长率在3%左右,而信息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增长速度是经济增长速度的2到3倍。1998年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4.7%,考虑到产品和服务价值下降因素,实际贡献率超过25%。
硅谷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旗舰。硅谷一直以来在科技创新方面独领风骚。根据《硅谷指数》,1996至2006年,硅谷地区注册专利数占加州的比重从35%上升到46.8%,占全美国的比例从8%上升到11.6%。2013年,硅谷专利占加州的比例上升到52.3%,占美国的比例上升到13.8%。当前,硅谷科技创新方向集中在以下5个领域,一是新芯片与生物模拟。如通过模拟嗅觉和味觉分子结构来获取相应的生物化学信息,并据此判断对人们的影响。二是人工智能与服务机器人。硅谷生产的Knightscope安保机器人就是典型代表,它可以自动巡逻,通过丰富的传感器捕捉现场环境实时信息,然后再经过预测分析引擎结合商业、政府、众包社交数据集等进行相关性处理,从而判断是否在现场环境中存在问题或威胁。三是纳米技术、新材料与新能源。IBM就在2014年7月宣布将于未来5年投资30亿美元开发7nm芯片。四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与新社交。美国科技网站Techcrunch预测,到2020年全球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美元。这就意味着2016是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加速发力的一年。五是新软件与新IT,这种具有高度智能和智慧的软件体系,能够在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基础上,用算法去优化算法、用机器学习去优化机器学习,从而达到软件的自我进化和高度的机器自治。
硅谷正在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黎明。正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宇航员Yvonne Cagle近期在谷歌和硅谷创投平台F50举办的Founder World 2015上说:“硅谷现在所发生的一切,让我相信人类的那一大步飞跃其实近在咫尺。”
二、创客轻骑兵
创客企业在股权结构、组织制度、运作机制、盈利模式等方面与传统制造企业相比均有极大的不同。
首先,创客企业在规模上一般比较小。硅谷虽然有惠普、网景、英特尔、苹果、太阳微系统等在世界领先的大公司,但大部分是小企业。有关研究显示,“20世纪80年代,硅谷约有3,000家电子公司,员工人数超过1000名的公司只占2%,85%的公司的员工少于50名,70%的公司只有1至10名员工(罗良忠、史占中,《当代经济》2003年第3期)。即使象谷歌这样的大公司,也总是通过不断的变革来保持组织柔性和创新活力,保持自身的创客特质。谷歌于美国时间2015年8月13日成立一家名为Alphabet的“伞形公司”,把旗下搜索、YouTube、其它网络子公司与研发投资部门分离开来,独立运作。Alphabet旗下包括谷歌及一系列子公司,除了谷歌,还包括谷歌风投、谷歌资本、谷歌实验室Google X和Nest以及健保业务如Life Sciences和Calico等。谷歌重组的目的是打破组织刚性,化小组织规模,激发活力,向新的目标重新进发。谷歌内部有两个“披萨原则”,即团队规模不能多到两个披萨还吃不饱。
其次是组织结构简单。创客企业一般专注于某项技术产品、服务,公司主要人员集中在技术产品开发与市场开拓上,没有复杂的组织架构,也没有庞杂的管理制度。如硅谷某家创业企业,目前已经过5轮融资,员工增加到200多人,其中工程师100多人,市场开拓人员100多人,其他不足20人。
第三是人才为本。谷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曾经说过:“我们公司的创造力就是我们的员工。我们以后如果遇到瓶颈,那一定是我们没能以足够快的速度雇到最聪明、最能干的员工。所以,我们必须要对员工负责,让他们长期留在公司,为公司服务。”创客企业中,工程师不仅薪酬较高,而且一般都根据工作年限,分享公司的股权。另外福利待遇比较优厚,如谷歌员工享受免费三餐、免费洗衣、免费医疗与牙齿护理、免费班车接送等。在公司里,员工可以进行按摩,马桶是有6档温度可调节,自动清洗、烘干、冲厕,无需使用卫生纸。创客公司都具有较为宽松、平等的企业文化,即所谓“工程师”文化。谷歌一直保持着较强的“工程师文化”,实施组织扁平化,坚持工程师与总裁之间层级不超过三层,维护工程的自主与自由,为鼓励创新,谷歌每周给员工一天的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谷歌营造了一种校园文化,打破了工作与休闲的界限,员工随便着装,带着宠物狗上班,Google总部有足球、排球、篮球、溜冰鞋供娱乐使用。小型创客企业更没有什么层级可言,如上述已过5论融资的创客企业,创始人仍与工程师一起从事编程工作。多数企业都实行了灵活的工作制度,如早上9点到10点半之间上班,下午4点半到6点下班,有时还可申请在家上班,等等。
第四是创客主导。创客企业颠覆了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关系,人力资本所有者成为企业的主导者,是企业的灵魂。一般情况,一家成功的公司上市前,可能需要经历四到五轮融资。第一轮即种子轮,主要由天使出资,规模从 50 万美元到 200 万美元不等,公司则出让 10% 到 20% 股份,然后是新一轮融资。到公司上市时,创始人股权最终可能只剩下30%左右,创业资本持股60%,员工持股10%左右。然而无论是天使投资者还是风险投资者,他们一般只起到战略咨询与支持的作用,绝不会取代创客,主导公司运作。
三、龙飞凤舞地
硅谷是制造传奇的地方,半个世纪以来,这里连续上演着创新神话,成就了众多伟大梦想。目前,大批高科技创新性企业云集硅谷,每年约4至5万新创企业诞生,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硅谷每隔5年左右就会出现一个从创业发展到改变世界的高技术大公司。科技企业巨人荟萃,估值达到100亿美金的世界前二十大创业公司中,超过八成来自硅谷。
世界各地大小模仿硅谷的科技园区为数不少,但成功者不多。有关研究认为,硅谷传奇的根源一是良好的气候条件。一年365天有300天是大太阳天,而且温度不高不低,四季如春。二是科技资源优势。硅谷有30所高校,并有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圣克拉拉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为其培养人才。斯坦福大学是硅谷的摇篮,并为硅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前沿科技与创新人才。三是硅谷的人才素质很高。硅谷吸引了世界上近四分之一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近千名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前来工作。总体上,约45%的硅谷人口至少拥有学士学位,近20%的硅谷人持有研究生学位。四是成熟的风险投资体系。1968年首个旧金山湾区天使基金成立,1979年以利润为导向的风投业诞生,之后快速发展,目前发生在硅谷的风投金额已占美国风投总额的40%以上。赫赫有名的硅谷沙丘路被认为是资本圣地。五是知识产权制度。硅谷十分重视知识产权,尊重人的知识与创造性,尊重人才的价值。在硅谷,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实行员工持股制度,股票期权奖励是硅谷创业公司能够吸引到顶级人才、并迅速发展壮大的重要机制,这也造就了独特的硅谷式价值观。但有人指出,硅谷崛起的真正秘密应该是文化。如宽容失败,宽容叛逆,标新立异,追求卓越,拒绝平庸。在硅谷,模仿是很可耻的一件事,而市场通行的规律又是赢者通吃,所以你必须做到数一数二。
从历史演进过程来看,良好的气候,斯坦福大学的支持与帮助,加之斯坦福开放、自由与平等的文化,无疑对硅谷的形成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促成了硅谷创客的率先起步,获得了先行优势。在这种优势的作用下,硅谷逐步吸引了大批高端人才和创投基金,形成了独特的企业运作机制和创客文化。如今,如果你在硅谷西装革履,就是硅谷的异类,如果企业没有员工持股,就难以聚集高端人才,也会被硅谷人所诟病。各种有利因素叠加,形成了一种鼓励创新、推动创新的特殊社会结构和社会运作模式,硅谷由此成为创新圣地。
四、让世界更美好
硅谷创客摘星揽月的壮举实为高山仰止,然而其伟大的精神世界更引人入胜。正如“风险投资之王”约翰·杜尔所言:“硅谷是一种思维状态”,它混合了大胆梦想、竭力创造、不畏失败、燃烧青春等诸多元素。一旦你在精神层面触及了硅谷的本质,无论是在硅谷,还是在北京、特拉维夫或班加罗尔,你都会从中获得给养。
硅谷人的精神追求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追求自由,摆脱不利的社会文化约束,来到这片自由的天地,从事自己喜爱的事业,展现自我,甚至像神一样的自由创造;二是希望通过科技革命和技术创造来改变世界,让世界更美好,此为硅谷精神的核心内核。
1885年,加州铁路大王利兰·斯坦福为了缅怀独子小利兰·斯坦福的早夭,出资4000万美元和8180公顷的牧场土地,兴建一所“高水平的大学”,以使加州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在这里免费接受教育。老斯坦福在大学成立时写下了如下校训:“为培养学生的个人成功和人生的直接有用性,为人类与文明促进公共福利,教授法律规制下的自由,灌输爱以及对于追求生命、自由与幸福不可剥夺的权利的尊重……”老斯坦福这种人间大爱和进取精神通过斯坦福大学传承和发扬开来,孕育出大批科技精英和企业领导人。